top of page

罗马书信息 07 被神设立的律法

Writer: Kevin ZhaoKevin Zhao

2024年10月14日是美国的Columbus Day(哥伦布日),这个节日最初设立是为了纪念哥伦布在1492年10月12日抵达美洲。哥伦布的到来标志着欧洲人开始探索和殖民美洲大陆,因此,这个节日对于美国历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如果你去看日历,日历上会标注这天不仅是Columbus Day,同时它也是Indigenous Peoples' Day(原住民日)。原住民日的设立,是因为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哥伦布日进行了反思和批评,认为它忽视了美洲原住民的痛苦历史。


但有意思的是,你會發現人們的訴求並不是增添一個新的節日,讓這兩個節日並存,而是讓原住民日徹底取代哥倫布日。


2021年,拜登總統签署了公告,正式承认将这一天更改为原住民日。虽然拜登的公告不是通过国会立法的法律。但是,这毕竟是总统的公告,其象征意义仍然是很重要的。或许在今后的某一天,我们就可以见证在法律層面上,原住民日徹底取代哥伦布日。


實際上在近些年來,你會發現不只是某些傳統的习俗和法律,還有傳統的道德和觀念,都在受到強烈的衝擊與挑戰。人們要求,一种叙事必须取代另一种叙事,一种观念必须取代另一种观念,一种信仰必须取代另一种信仰。


例如,对于婚姻之外的性行为,过去的人会觉得是难以接受的,但现代人则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是被鼓励的。很多年前好莱坞有一部电影,叫做40岁老处男,你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部喜剧片,創作者对这位40岁仍然保持童貞的男士的態度是戏谑和嘲讽。


還有,在幾十年前,人们认为诸如“一男一女,生儿育女,白头偕老…”等等这些传统的婚姻观念都是不证自明,理所应当的。但在如今,这些观念却被认为是迂腐的,甚至是邪恶的。


再有,從前人們會認定性別是由一個人的身體所決定的。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人的性別應該由个人的內在意願和喜好來決定,這導致了今天的社會出現了數十種,甚至幾十種不同的性別。


Carl R. Trueman博士總結说:“今天的世界具有一种令人深感困惑且不安的特质:曾经被认为是显而易见和无懈可击的事物在近些年来受到了猛烈的批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被认定是过时,顽梗且恶劣的陋习。”


在這種特質的影響下,類似於“傳統”或“保守”這些詞,在現代人的心中已經變得非常負面。並且它直接導致了我們的社會陷入了無盡的混亂,衝突和分裂之中,大到國家層面,小到家庭層面,衝突無處不在。


那么,基督徒應當如何回应呢?


今天,我会借着罗马书第七章的经文来分享“当律法遇见罪”这个主题。我会分享三点——


1、被神设立的律法

2、被罪利用的律法

3、被主成全的律法



一、被神设立的律法

在罗马书第七章,经过一系列的论述,保罗作出了一个结论——


【罗7:12】 …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


首先,保罗说律法是圣洁的。


在圣经中,“圣洁”这个词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分别。因為律法不是源自俗世的道理,而是源于上帝的启示,所以它首先是圣洁的,是被神分别为圣的。


羅馬書第七章所提到的律法,指的是神藉著摩西頒布的給以色列人的律法,又被稱為摩西律法。我們可以將其稱為是狹義層面的律法。狹義層面的律法規條主要記載在摩西五經的後四卷書中——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但是,當聖經提到律法的時候,有時候它也可以指廣義上的律法。例如,神在創造的時候,實際上也確定了一些最為基本的律法。例如,人和神有分別,人是受造物,神是創造者,人應該順服神的命令與法則;還有,男人和女人也有分別,婚姻應該由一男一女組成。還有,人和動物也有分別,人要管理動物,而不是讓動物来管理人。


所以,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的律法,都是源自於神的啟示,是被神分別為聖的,因此律法首先是聖潔的。


保羅接著說,這聖潔的律法同時也是公義和良善的。


我們先來看公義。


“义”这个词作为名词的时候(righteousness),指的是神完美纯全的品格。在这里是形容词(righteous),因此它的意思是说律法符合了神完美纯全的品格,符合神的公理和标准,是被神看为正确的。


这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律法是神亲自颁布的,神是公义的,所以律法自然也是公义的。而人透過律法,則可以認識神的公義。


很多人认为律法很枯燥,读起来非常催眠。结果在读圣经的时候,出了埃及就死在旷野,再也读不下去了。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路,那就是在读律法的时候去思考,第一,这条律法如何反映出神的公义?第二,神的公义指教我应当如何回应?这样,阅读律法就会变得非常有意思了。


保罗说,律法不僅是公義的,也是良善的。


“良善”这个词的意思,是好的,有价值的,有用处的。当人遵行律法的时候,是能够给人带来益处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色列的历史中清楚看见。


【申4:6】

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这就是你们在万民眼前的智慧、聪明。他们听见这一切律例,必说:这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聪明。


我们知道,以色列從古至今都算不上是“大國”。首先,以色列的国土面积也很有限。大概只有德克萨斯州的1/31而已。其次,它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并不是全世界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虽然其中有一些肥沃的地土,但也有大片贫瘠的荒漠。最後,以色列处于欧,亚,非三大陆的交界之处,它在地理位置上缺乏天然的安全屏障。


所以,從自然條件上來說,以色列並不具備大國的實力。但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以色列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曾经非常兴盛。在所罗门王朝的早期,甚至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场面。别国的君王都想来见识一下所罗门王的智慧与财富,并且在见到之后,仍然觉得十分惊诧,这个国家的君王和百姓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更有智慧,更有财富。


作为例子,我们可以将同时期的以色列和中国做一个比较——


关于摩西律法颁布的时期,历史学界有两个主流观点,一个是公元前1400多年,一个是公元前1200多年,但无论是哪一个时间点,中国当时都处在商朝阶段。


那么,商朝的文明是什么样的?前几年大陆有一位学者出版了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叫做“翦商”。这位作者根据考古学为读者还原了商朝人的生活面貌。简单来说,那是一个崇拜鬼神,大献人祭的时代——盖个房子,献祭一堆人。铸一口鼎,再献祭一堆人。商朝就是这样一个朝代,充满了血腥,残暴与黑暗。


但是,同时期的摩西律法却已经在指教以色列人,父母要看重子女的灵性教育——申命记说,以色列啊,你要听,【申6:7】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这律法。


總而言之,如果你做橫向比較,就會發現摩西律法为以色列带来的文明程度实在是太高了,当时任何一个国家的律法都无法望其项背。


所以,以色列的兴盛和神所赐的律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他們喜爱律法,看重律法,遵行律法的时候,从神而来的祝福就会临到他们。


因此,律法是良善的,是好的,能够给人带来益处。


总结一下,保罗说——


神的律法首先是圣洁的,因为它是神的启示,是从神而来的。神的律法是公义的,因为它符合神的纯全完美的品格,符合神的公理和标准,是正确的。神的律法是良善的,是好的,能够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如果我們忽略或者拒絕這一真理,就會落入“反律法主義”的陷阱中。反律法主義認為,在信主之後,人就可以把神的律法徹底拋棄了。甚至有時它會發展到一個地步,認定神的律法本身是過時的,是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而這種觀念和我在開頭和大家分享的現代人對傳統進行抨擊與的現象有著密切的關係。


實際上,導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根源是在于现代人普遍相信,人应该冲破一切牢笼,无论是法律的,是社会的,是家庭的,是道德的,甚至是生理和身体的牢笼,从中获得释放,从而自由自在地将内在的自我表达出来。Be whoever you wanna be,do whatever you wanna do,这是今天的影视,歌曲以及媒体不断宣扬的价值观。


因此,這種觀念會很自然地和反律法主義聯繫在一起。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回應呢?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對傳統進行反思並非不好,而且傳統中有些東西本身也本不符合聖經的真理,它確實很糟糕。


其次,最重要的,就是保罗所说的,我们需要教导自己以及我们的儿女,神的律法——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律法,都是圣洁的,是公义的,是良善的。


我們需要看到神所设立的原则不仅是正确的,同时也是好的,是于人有实实在在的益处的。


而反律法主义所结出的果子,只有无尽的混乱,冲突,分裂。它所应许给人的幸福非但无法实现,反而会导致人落入更大的不幸之中。


所以,我们需要让自己和儿女认识到这一点。當然我們需要有智慧,有时候,你直接教訓儿女什么是对,什麼是錯,他们不一定會服气。但如果你和他们一起探讨什么是好,什麼是壞,他们就能了解。


回到经文,既然说律法是圣洁,公义,良善的,那么人是否只要好好守住律法就可以萬事大吉了?


实际上,犹太人在亡国被掳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如此。因此,当他们归回应许之地后,他们非常看重两件事。一是遵守律法,二是圣殿崇拜。对他们而言,遵守律法和圣殿崇拜好像两只翅膀,能够将他们带到神的面前,蒙神喜悦。


所以,在福音書的時代,最受人景仰的人是誰?是熟悉律法規條的文士,还有恪守律例典章的法利賽人。


但是,靠着遵行律法,人就可以进入完全的地步吗?


我想我们都知道答案,如果人靠着遵行律法就可以进入完全的地步,那么约翰和耶稣就不用来了,他们也不用向人们呼喊,天国近了,你们應當悔改!如果人靠著遵行律法就完全了,那便不需要悔改了。


接下来,我们分享第二点——

Comments


©2025 by 糖果福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