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再次回到保罗提出的问题之上——既然我们领受了救赎的恩典,那么我们可以持续性地活在罪中吗?
其实,这两个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观念,那就是将基督的救赎仅仅限定在“罪得赦免”这一件事情之上。换句话说,基督的救赎的意义只是为了让我的罪得到赦免,这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在满足了“罪得赦免,被神称义”这件事之后,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了。例如,继续活在罪中。
这样的救恩观有什么问题?
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它将救恩中的“称义”和“成圣”完全分割开了。
但是,當保羅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向我們展示出救恩的全備意義:救恩不仅仅意味着我们与基督同死,并且也意味着我们应当与基督同活。
救恩的意义不仅在于神已经将我们从罪恶中解救出来,并且还要我们去追求活出一个不断成圣,更像基督的生命。
也就是说,在救恩中,称义和成圣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如果我们信主只是为了罪得赦免,将来上天堂,那么我们就等于只是接受了一半的福音。
你可以接受一个精华版的福音,你也可以接受一个简单版的福音,但是你不能接受一个残缺不全的福音。因为残缺不全的福音根本就不是福音。
著名基督徒作家以及牧師Bill Hull在讲述这种只有“罪得赦免”的残缺福音时,他说:“不幸的是,当那些自称为基督徒的人站在天堂之门前,声称根据福音的原则没有理由将他们拒之门外时,他们可能会发现,也没有任何理由让他们进去。”
所以,相信一个残缺的福音,很可能会让我们成为“以为自己已经得救,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得救”的人。
除此之外,将“称义”和“成圣”分开,还会导致另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基督徒的生命很難有任何的成长與改变。
为什么?
因为“我已被神称义”这件最重要的事已经搞定了,至于圣经所啟示的其他内容,这些都是可选择的——反正天堂我是稳进的,其他事情那就看情况再说吧。
換句話說,“称义”虽然是必须的,但“成圣”却沦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
失去对成圣的追求,基督徒的生命就和不信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很可能还不如不信的人。因此也就失去了在世界上的見證。
所以,求神帮助我们,我们要来接受和相信那全备的救恩。全備的救恩是與基督同死同活的救恩,它不仅蕴含着称义,同时也蕴含着成圣。
在這篇信息的開頭,我和大家分享了一個關於恩典的宴席故事。
在聖經中,其實有很多關於宴席的故事。其中一個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在浪子的比喻中,父親為歸家的浪子準備的豐盛宴席。
当父亲见到归家的小儿子时,他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再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
這個故事让我們看見基督救贖恩典的全部面貌——對於浪子而言,父親所給予他的,毫无疑问是一份恩典。但是,這份恩典不僅僅意味著他已經得到了父親的原諒,更重要的是,这份恩典还意味着他要与父亲一同坐席,并且从今以后,住在父的家中。
弟兄姐妹,这就是我们所相信的救恩:它是一个与父神和好,与基督联合,与圣灵同住的救恩。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回应这份救赎的恩典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