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有很多“魔术揭秘”的视频。
首先,表演者会将某个魔术完全演示一遍。之后,他就会开始解释这个魔术背后的“门道”。看了解释,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实际上,圣经中“启示”这个词,它的意思就是“揭示,揭露,显明”,把隐藏的事物揭示显明出来,从而被知晓和明白。
例如,圣经最后一卷书“启示录”,就是把关于末后必要成就的事情“揭示显明”出来,从而让我们知道和了解它们。
在这一讲,围绕着启示这个主题,我要和大家分享三点:
一、启示的方式
二、启示的权威
三、启示的重要
一、启示的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神透过两种方式向我们传递祂的启示。
1、普遍启示
普遍启示的含义是,神透过造物向我们启示出关于神,人和世界的真相。
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好像阅读一部小说。透过这部小说的内容,文笔,修辞,年代,我们就可以知道关于作者的一些事情。例如——
作者的情感是细腻还是粗糙?逻辑是清晰还是混乱?观点是前卫还是保守?文学素养是高还是低?他可能秉持着怎样的信仰?等等。
同样的,透过观察造物主的杰作,我们也可以知道关于神的一些事情。 例如——
当我们看见造物的精妙时,我们就可以知道,神是一位卓越的设计师,祂是充满智慧的存在。
当我们发觉人心中普遍存在的良知时(“普世价值”的根基),我们就可以知道,神拥有善恶的标准,并且祂站在良善公义这一边。
还有,当我们体会到生命中许多事物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时候,例如,
我们会因美丽的风景而感到震撼;
我们会因美妙的音乐而感到愉悦;
我们会因美味的食物而感到舒畅;
初为人父母,抱着刚出生的孩子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这就表示,这些事情不是随机产生的,而是造物主赋予了它们美好的意义和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由此知道,神拥有主权和意志。神不是一种无意识的神秘能量,随机创造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透过神的造物来认识神,认识人,认识这个世界,这就是神给人的“普遍启示”。
这就是保罗说的:
保罗说,透过“所造之物”,我们不仅可以知道有一位神的存在;而且,我们还可以知道神的某些特性。例如,保罗特别提到了“神的永能和神性”,这是我们透过“所造之物”就可以知道的。
但是,普遍启示毕竟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只有普遍启示,那么我们对神,对人和对世界的认识会非常有限。
内容的有限
首先,普遍启示的内容本身就是有限的,普遍启示只会向我们揭示出关于神,人和世界的部分真相。
例如,普遍启示不会告诉我们关于“罪”,“救赎”,“人生意义”,“神的计划”,“世界的结局”,等等这些内容。
对象的有限
其次,普遍启示的接收者,也就是我们,也是有限的。因为人是有罪的,所以人未必能用一种合宜的态度来面对神赐给人的普遍启示。
例如,人可能会选择故意忽视普遍启示。有人说:
“虽然,我知道生命的存在必须要仰赖一个精密设计的宇宙(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我就是不愿意相信宇宙是被创造出来的。我偏要相信生命的存在是一场偶然,哪怕它只有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可是,如果你让他去买一支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会盈利的股票,那他肯定不愿意。
还有,人也可能会把透过造物所认识到的“神的永能和神性”安置在某些假神的身上。例如,宙斯,巴力,法老,玉皇大帝,甚至是某个独裁统治者,然后再发明出一套偶像崇拜的宗教系统。结果,普遍启示和真神上帝之间就变得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如保罗所言: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
罗1:21-23
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因为人是有罪的,所以人未必能用一种合宜的态度来面对神赐给人的普遍启示。
因此,由于普遍启示的内容和其领受者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若要通透地了解关于神,人和世界的真相,只有普遍启示是远远不够的。
除了普遍启示,我们还需要另一类的启示。
2、特殊启示
如果你以前配过近视眼镜,可能会见过这种装置,当医生帮助你决定合适的镜片度数的时候会用得到。它本身也是一副眼镜,不过它的镜片部分是可以拆卸和组合的,医生会把某个度数的镜片塞进去,让你去四周走一走,看看眼前是否清楚;如果度数太低看不清楚,那么医生就会再给你塞一个镜片,再试一试。
我想说的是,普遍启示就好像一个度数远远不够的镜片,透过它,你确实看到了一些关于神,人和世界的事情,只不过你能看见的很模糊,也很有限。为了对神,对人,对世界拥有更加整全和清晰的认识,我们还需要加上一支度数更加精准的镜片,而这就是“特殊启示”。
刚才我们说, 普遍启示是神透过造物赐给我们的。而特殊启示则是神透过圣经赐给我们的。
圣经向我们启示出:
· 关于神的事
例如,神是怎样的一位神?
祂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祂对人的旨意和计划是什么?
· 关于人的事
例如,人最初的起源是什么?
人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的是什么?
人的问题是什么?
解决之道又是什么?
· 关于世界的事
例如,世界为何被创造?
它的起源和结局是什么?
人如何对待造物?
上述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透过普遍启示,人是无法知晓的。 唯有透过特殊启示,也就是圣经,我们才能了解和明白。
二、启示的权威
接下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
凭什么我们应该相信,唯有“圣经”才是神的特殊启示?
我们知道,这世界上有不少宗教的经典声称它们也是神的启示。例如,伊斯兰教徒信奉可兰经,摩门教徒信奉的摩门经,等等。
那么,在这些众多的宗教经典之中,凭什么圣经具有独一无二的权威,声称自己才是神的特殊启示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解释:
例如, 圣经古抄本拷贝过程非常严谨;考古发现印证了圣经记载的真实性;圣经中预言的精准应验,等等。
但是,这个问题的核心答案,其实是在于耶稣基督。
简单来说, 为什么唯有“圣经”才是神的特殊启示?
因为耶稣基督明确肯定了这一点。 如果你相信耶稣是神,那么,你就会认同祂对圣经的看法。
1、旧约的权威
在四福音书中,我们看到主耶稣多次引用圣经,并且祂肯定了圣经的权威和真实。
例如,当耶稣在旷野胜过魔鬼试探的时候,祂三次引用圣经的话: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耶稣说:“撒但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他。’”
马太福音 太4:4、7、10
其实,当魔鬼试探耶稣的时候,他也引用了圣经的话: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马太福音 4:5、6
为什么魔鬼要引用圣经来试探耶稣?
因为他知道圣经的权威性,他是借用圣经的权威来进行欺骗和蛊惑——“你看,圣经都这么说了,你还不快试试?”
除了直接的引用之外,耶稣还会引述圣经中的故事,例如,大洪水的故事,罪恶之城索多玛与俄摩拉被毁灭的故事,先知约拿被大鱼吞掉的故事,等等。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会一一查考这些经文,让我们来看几段总述性的经文:
1、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马太福音 5:17-19
2、
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他自称是神的儿子,你们还向他说‘你说僭妄的话’吗?
约翰福音 10:35、36
3、
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
路加福音 24:44-49
因此,耶稣基督明确肯定了圣经的权威性——圣经是从神而来的启示。
2、新约的权威
对于刚才的解释,细心的人会说:
“可是,耶稣当时所确认的是旧约圣经的权威,在祂说这些话的时候,新约圣经并不存在。我们如何确定新约圣经也是神的启示呢?新约圣经的权威又是从何而来的? ”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耶稣基督。
我们来看一段经文:
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马太福音 16:15-19
天主教根据这段经文,认定耶稣赋予了彼得特殊的权柄,让他成为了地上众教会的领袖。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天主教设立了教皇制,而彼得就是第一任教皇,以后的教皇都从彼得那里继承了至高的权力,一直到今天。
但是,耶稣当时要表达的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
当耶稣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实际上,祂在这里使用了一个建造房屋的比喻——祂将教会比作一栋房子,而这栋房子则是建造在磐石的根基上。
那么,作为房屋根基的磐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首先,当时的人建造房屋,在打好地基之后,最先要放置的石头是房角石——这是整栋建筑的核心所在。
那么,房角石是指什么?
先知以赛亚曾说: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
以赛亚书 28:16
那么,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房角石是谁呢? 使徒彼得解释说:
你们众人和以色列百姓都当知道,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人得痊愈,是因你们所钉十字架、神叫他从死里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他是你们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徒 4:10-12
所以,旧约的先知和新约的使徒都告诉我们,房角石当然是指耶稣基督祂自己。
在房角石立好之后,接下来,房屋的整个根基需要围绕着这块房角石来建造。
以弗所书的一段经文,将这个概念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所以,围绕着房角石而建造的根基是指“使徒和先知”,或者说的更准确一点,是“使徒和先知的教导”。
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
主耶稣所说的磐石,是指房角石以及围绕着房角石而建造的根基,而这根基就是耶稣以及使徒和先知的教导。
这样看来,彼得确实是“磐石”,因为他的名字就是石头的意思,耶稣在这里的修辞手法不仅用了比喻,还用了双关。
只不过,彼得虽然是磐石,但不是“the only one”——他并非是“唯一的”那块磐石,而是和其他使徒以及先知共同构成了教会的根基。
所以,教会是建造在以基督为房角石,以使徒和先知为根基的磐石之上。
这表示,使徒拥有基督所赋予的权柄,他们的教导是有权威的。
因此,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
新约的权柄从何而来?
是耶稣基督赋予使徒和先知们的,他们是耶稣基督的见证人,并且从耶稣基督领受呼召,向世人传讲神的道。
因此,新约圣经同样也是神的启示。
新约圣经的最后一卷书启示录写作与主后95年,所有27卷书在主后300年之内就已经完全确定、封闭,被收录在圣经之中。而这个过程,并不是由某些特别有权柄和知识的主教们决定的,实际上,更准确的说法是:
新约正典是被人“发现”的,而不是被人“确定”的。
新约圣经的作者,基本上都是亲身跟随过主耶稣,从神领受启示,写下了神的话。并且,他们当时所写的内容也得到了初代教会的承认。所以,他们所写的内容才成为圣经,但其他人写的就不行。
所以,这是我们今天分享的第二点:圣经的权威。
圣经的权威从何而来?最重要的来源,是从耶稣基督而来,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都有祂的确认和肯定。
如果你相信耶稣是神,那么你就会相信圣经是神的特殊启示。
正如使徒保罗说: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后 3:16、17
“默示”一词的意思是“呼出”,圣经是神所呼出的,是从神而来的,是神赐给我们的“特殊启示”。
三、启示的重要
刚才我们分享了启示的类别和启示的权威,接下来,我们要问一个更加实际的问题:
我们为何需要神的启示?我们为何需要从神而来的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
有人说:“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我只要好好活着就行了,我费劲去知道这些东西干吗? ”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认识神的启示的本质。那么,神的启示的本质是什么?
神的启示实际上是一种知识。
所谓知识,就是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是与事实相符合的真理与真相。 知识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
而神的启示,其实就是关乎神,人,以及这世界的知识。
因此,“为何我们需要神的启示?”这个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是:
为何我们需要关乎神,人,以及这世界的知识? 知道或不知道,是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今天,人们对待知识普遍存在两种错误的态度:
一种是偏科,另一种是忽视。
1、 偏科
对于世俗圈子里的人而言,常见的态度是偏科。
所谓偏科,是指受过教育的现代人只具有某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但对于关乎生命的知识却往往一无所知。
偏科的结果就是,人知道如何干好自己的工作,却未必知道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所以,你会看到今天有很多人活在焦虑,抑郁,迷茫之中,生活中很少有喜乐,平安和满足,即便受过高等教育也是一样。
为何会这样?因为人不具被关乎生命的重要知识,学校不会教导这些内容,现代科学和这些知识也没什么太大关系。
例如:上帝是谁,人性是怎么回事,善恶要如何分辨,生命要如何改变,苦难要怎么面对,婚姻要如何经营,关系要如何维系,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救赎在哪里,等等。
这些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事,人们要么是不知道,要么知道的都是错的,或者是七拼八凑的。基本上,整个人就是随着世界的潮流和价值观随波逐流,直到自己从世界上消亡。
因为缺乏这些关乎生命的真知识,人的一生和结局都很可能会成为一场虚空。
2、 忽视
对于教会圈子里的人而言,常见的态度是忽视。
所谓忽视,就是轻视知识在信仰中的地位。这种态度造成了知识和信仰之间的割裂,人们认为信仰应该摒除知识,只需要信心或委身就够了。
简单来说,有很多人认为,信仰信仰,只要信就好了,知识并不重要。甚至,有人会在这种观念上更进一步,把“无知”当作是一种充满信心的表现:一个人没有知识却有很强烈的信念,会被视为是一种美德。
当我们忽视知识,摒弃知识,把知识从信仰中割裂之后,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1、
首先,基督信仰会失去公共领域的“话语权”。
既然信仰只关乎信念,而不关乎知识。那么,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基督信仰就不配拥有任何的话语权。
例如,当今天的人们谈到教育,道德,法律,心理,艺术,科技,历史,人权,政治这些热门话题的时候,人们会去查考圣经的教导吗?人们会去参考基督信仰怎么看待这些事吗?
当然不会,因为人们已经认定基督信仰和客观的知识无关,它只是一堆主观的信念。所以,基督信仰没有资格和其他的“专业知识”站在同一个level进行对话。
我刚才谈到的这个状况,不是未来将会发生的事,实际上,这个状况已经持续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在公共领域中,基督信仰早已没有立足之地了。这不仅仅是自由神学家造成的结果,同时也是教会自己造成的结果,特别是教会里作教导的人造成的结果。
有多少时候,教会的讲台只是在输出观念,而根本不涉及支撑这观念所必需的知识?
上周,我听到一篇讲道,讲员在台上大声疾呼,要成为新人,成为新人,成为新人,感情渲染很到位。但是,新人是什么人?为何我们要成为新人?我们不成为新人又能怎样?我们如何成为新人?这些重要的知识几乎都没有提到。
结果就是,整篇信息只是一堆空洞口号的堆砌,而大部分人在听的时候完全是心不在焉。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口号,口号我们早都听麻了,要是喊口号的话,国家的宣传机器不比讲台上的人喊的更响亮吗?
在《Knowing Christ Today》这本书中,作者Dallas Willard说:
牧者传递的内容应该是知识,而不是信念。如今,牧师被错误地视为要教导基督徒应该相信什么,而不是经由合理的探究来认识什么是已知的,以及什么是可知的。
因着这样的认知,牧者的工作被视为要让听众能够相信,或者至少要委身,再不然最起码也要公开表示。因此,知识及以知识为基础的信念,委身与宣信就都被忽略了。
最后就只剩下一些所谓的“善男信女”,他们的“信仰”无法掌管他们的生活,而这样的基督教可能也只是带着些许恐惧心理的社会从众行为,以致于身为牧者只能疲于奔命地让人们做他们“应该”要做的事,背后却没有认真的愿景和动机。
到头来,宗教就变成每个参与者生活上的累赘,“促使信徒为教会摆上”就成为牧者理所当然的职务。厌倦,枯竭,放弃,就为期不远了。
对于这段话,我深以为然。
我相信,人的生命中长出信心,这是神的工作和人的回应相互配合的结果,
但是,传讲支持这信心所需要的知识却是传道者的责任。
2、
其次,忽视知识,我们的信心会受到损害。
有人认为:“你看见了才信,这不是真信心;你没有看见就信,这才是真信心。”
这样的观念,通常来自于对希伯来书11:1的误解: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希伯来书 11:1
这节经文说的是,“所望之事的实底”(盼望的实质),“未见之事的确据”这些都属于信心。
但是,这段经文并没有说,除了这两样事情之外,其他的都不算信心。 例如,
门徒看见复活的耶稣,就相信耶稣是神,这是不是信心?
摩西看见异象,就相信神的带领,这是不是信心?
我们根据造物,就相信神的存在,这是不是信心?
这些当然都是信心。
希伯来书11章提到很多有信心的人: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希伯来书 11:13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人能够相信那些“未见之事”必然会成就?
这是因为他们过往的经历告诉他们,神从来都是说话算数的。
所以,他们对“未见之事”的信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对神已有的正确认知的根基上的。
然而,当我们将知识和信心割裂之后,信心从本质上就变成了一种“挣扎”。
信心仅仅受制于感觉,习惯,传统,环境和意志的影响,却和“知识”——也就是“客观的事实”,没有任何关系。
脱离知识的信心, 要么容易产生动摇——遇到质疑和错误的教导,信心就会崩塌。
要么容易走向偏执——盲目地贯彻自己的信念,但这个信念可能早已脱离了神的真理。
无论是哪一种,离开知识的根基,我们的信心都会受到损害。
所以,我们不仅不要把知识和信心割裂,相反的,我们还应该把信心建立在知识的根基之上。因为知识从来都是是信心的最佳根基。
举个例子:
· 你看见桌子上有一杯水,然后,你相信桌子上有一杯水。
· 你没有看见桌子上有一杯水,但是,你却相信桌子上有一杯水。
请问,哪一种是信心?
当然,两种都是。
请问,哪一种信心更稳固?
当然是你亲眼看见,亲手摸到,亲口喝过这杯水,然后,建立在对这一事实的正确认知之上的信心会更加稳固。
如约翰所说:
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
约翰一书 1:1-4
约翰如何形容他所传讲,要我们领受的“生命之道”?他说,这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
也就是说,生命之道的本质是事实。我们领受它,相信它,这是建立在对这事实的正确认知之上的。
知识能够让我们的信心变得更加坚定,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信的是什么,也知道为何相信。并且,知识也能够让我们的信心变得更容易向别人分享,因为我们可以从容地告诉别人,为什么我的信仰是真的,是好的。
所以,知识很重要,她是我们信心的最佳根基。
最后,让我们回到第三部分开始的问题:
“知道神的启示是否重要?”
当然重要。
神的启示是关于神,关于人,关于这世界的知识,我们是否拥有这些知识,这不仅关乎我们能否活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不仅关乎我们能否拥有丰盛的生命,它也关乎我们人生的命运和结局。
最后,让我们用一段经文结束今天的分享,这是保罗的祈祷,也希望它能成为我们的追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