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使命的踐行者 09 確定主題

Writer: Kevin ZhaoKevin Zhao

Updated: Feb 18

有间教会要举办圣诞晚会,牧师和同工在一起商量布置讲台的事。


有人提议说,我们的讲台背景是砖块,实在有些单调,不如用一块画着圣诞节装饰的画布把砖块遮盖起来,大家纷纷表示同意。


牧师问,那我们需要一块多大尺寸的布?一位同工说,我知道,这个简单,我们的讲台背景上有468块砖,横着有18块,竖着有26块。我们只要知道每一块砖的长宽,然后做一下乘法就知道了。


牧师对于这个答案感到很惊讶,他说,你怎么知道哪面墙上有468块砖?这个数字准确吗?


另一位同工说,确实是468块,我也数过。随后其他几个人也表示了肯定。


牧师更惊讶了,他说,等等,为什么你们全都知道这个数字?我在教会这么多年,从来也没留意过这面墙上有几块砖。


在牧师的一再追问下,一位同工說:“因为我在听你讲道的时候覺得很无聊,又不好意思睡觉,所以就开始数砖块了。我已经数过好几次了,所以确实是468块没错。不过牧师,我们不要纠结了砖块的数目了,继续讨论布置讲台的事情吧!”


我们可能都有过觉得讲道非常无聊的经历。不可否认的是,有时这是听众自已的原因。例如,有人就是没办法坐在那里认真听道,无论讲员讲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但对于教师而言,我们也必须要进行反思,我的讲道或教导是否有什么问题,令听众觉得枯燥无聊,从而魂游向外或是昏昏欲睡呢?


实际上,一篇信息无法吸引人的注意力,一个非常普遍但又不太被提起的原因就是——


这篇信息缺乏一个明确的主题。


作家Reuel L. Howe在听了数百篇录音讲道并与普通会众讨论后,总结出他们对讲道最普遍的抱怨是:“一篇讲道试图包含太多想法”。


一位弟兄说,我是这样预备圣经课程的:“我只需要通读经文,看看有什么触动我的地方。”(這句表達還有一种更屬靈的说法:我只要跟随圣灵的感动就好)结果,他的课程成了一串杂乱无章的观察和道德评述,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他的听众则对他所教导的大量孤立信息感到不知所措。


最后呢?


就数砖头去了。


所以,一篇信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件事非常重要。从正面来说,拥有明确主题的信息会帮助你的听众抓住重点,并且帮助人们更好的记忆。


打个比方来说,没有主题的信息就像是“准备,然后射箭”,但拥有主题的信息就像是“准备,瞄准,射箭”,哪一种方式更有可能有效击中目标?当然是有瞄准的那一种。


学者杰罗姆·S·布鲁纳说:“经过一个世纪的深入研究,也许关于人类记忆最基本的一点发现是:如果细节没有被纳入结构化的模式中,它们会很快被遗忘。通过简化的方式呈现信息可以更好地保存细节记忆。”


关于确定主题,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只要我的信息是关于某一节,某一段,某一章经文,那么这篇信息就会自动具备主题。


但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一篇信息的主题是教导者透过研读经文总结和确定出来的。换言之,确定主题是一个需要教师主动去实现的步骤,而不是被动发生的。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一篇信息的主题呢?



确定主题的方法

确定一段经文的主题主要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歸納式研經法研讀聖經。这是上一课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步,透过研读经文,掌握这段经文是关于什么的。试着回答以下问题,这段经文是——关于神的什么?关于人的什么?关于神,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关于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尽量把这些问题回答得具体一点。


第三步,写下这段经文的主题陈述。根据研读经文得到的信息,写下这段经文的主题,尽量写成一段完整的陈述句,明确又具体。


接下来,以诗篇23为例,学习如何确定主题——


第一步:研读经文

神是我的牧者

1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缺乏”这个词在圣经原文中,除了有“减少,欠缺“的意思,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是“需要”。所以,在KJV和ASV版本中,这句话被翻译成了“ I shall not want”——意思是说,因为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所以祂已经满足了我生命中一切需要,我不再有任何的需要了。


在神学词汇中,有一个描述神属性的词,神是“自足的”,He is self sufficient。但是,作为受造物的我们却不是这样,我们是无法实现自给自足的。所以,我们的生命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


例如,当神创造亚当的时候,他虽然被创造为一个成年人,但是,他却并非是自给自足,一无所缺的。有哪一节经文让我们看到亚当生命中的需要?神说,那人怎么样?独居不好。所以,神领亚当进入婚姻,让妻子成为亚当的帮助者。透过婚姻,亚当要学习很多重要的功课。


因此,人有需要,靠着自己无法自给自足。诗人宣告说,神正是满足我们需要的牧人。


那么,诗人如何描述作为我们牧人的神呢?祂如何牧养我们?


神的供应

2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青草地”原文的意思是“草场”,这是令羊得到喂养的地方。“可安歇的”原文的意思是“安息之所”,这是令羊享受安歇的地方。所以,这节经文让我们看到,神是我们生命的供应者,我们生命一切所需的,祂会供应我们。


神的救赎

3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在希伯来文化中,“灵魂”这个词的含义,并非仅仅是指一个人的灵或魂魄,而是指一个人整全的生命。实际上,在圣经的很多地方,这个词正是被翻译成“人,心,生命”。“苏醒”这个词,在圣经原文中是指“归还”,“归回”,“夺回”的意思。它的英文翻译是“restore”,恢复,复原,复兴,更准确地反应出原文的意思。


所以,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he restored my life”——祂使我的生命复原,或者说,祂使我的生命重新活过来。


因此,这节经文包含着救赎的含义在其中。因为神救赎的本质,就是恢复——人的生命在受造之初,本来是美好,完整,没有瑕疵的。但后来,人的生命却因为犯罪的缘故而变得支离破碎。然而,因为神无比的爱,祂差派自己的独生爱子完成了救赎之工。借着救恩,神要使我们的生命复原,祂让我们的生命重新活过来。如以弗所书说: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弗 2:1) 除此之外,走義路的意思是成為義人,走上義人的道路。這讓我們聯想起什麼?因信基督稱義,所以同樣和救贖有關。


神的保护

4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死荫”,在原文中,这个词的意思是“死者的世界”。所以,诗人在这里所描绘的,是他曾经面对死亡的危难经历。他说,在濒临死亡的危难光景中,我“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杖和竿是牧人手中的工具,象征着权柄和能力。


这里的意思是说,在濒临死亡的危难中,神的权柄和能力仍然护佑着他,神仍然与他同在,这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安慰。因此,这节经文让我们看到神在危难中的同在和保护。


神的祝福

5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宴席的原文是桌子,中文版直接翻译成了宴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神为我摆设宴席,换句话说,谁是这场宴席的主人?是神。而詩人的角色是什么?他是神所宴请的宾客。


在这场宴席中,神为他摆设了桌子,神用油膏了他的头,神给他斟满了酒杯。实际上,这是指神作为宴席的主人,给予宾客的极大的尊荣和祝福。


并且,这一切都是在敌人面前进行的。敌人的意念和行动恰好是祝福的反面,敌人试图让他遭受亏损。但是,神作为筵席的主人,却定意要祝福祂所邀请的客人。结果,仇敌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


所以,这节经文表明,神对我们的祝福,是仇敌不能夺去的。


人的回应

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在旧约,神的殿象征着祂住在百姓的中间,象征着神的同在。所以,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他要来亲近神,与神同住。


“住在”这个词的英文翻译,是“dwell”,I shall dwell in the house of Jehovah forever.(Ps23:6)很多时候,dwell这个词并非仅仅指一种物理上的位置。大卫是不是整日住在神的圣殿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大卫的时代,圣殿还没建成。这个词实际上表达了一种认同,亲密和归属。


第二步:这首诗是关于什么的?

根据研读经文,这首诗是关于——

 ·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 祂供应,救赎,保护,祝福。

 · 我的回应。


第三步:试着写出主题陈述

神如同牧人,祂供应,救赎,保护和祝福祂的儿女。因此,神的儿女当常常親近神,與神同住。



确定主题的原则和建議

1、确定主题在研读经文之后

确定主题首先不是依靠讲员的主观意愿和喜好,而是必须建立在研读经文的基础之上。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饶过对经文的研读和理解,直接凭自己的主观意愿给这段经文强行安置一个主题。否则,我们信息的主题就很可能与这段经文无关。而听众则会感到困惑:你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个与经文无关的主题的?


拯救犹推古的作者在他的书中讲述过一个故事——


“当Bill Hybels在1990年代初访问悉尼时,他讲了一篇关于路加福音5章中记载的耶稣呼召税吏马太的信息。马太蒙召之后,在自己家里为耶稣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席。而Bill在这篇信息中分享了很多实用的举办福音派对的建议和方法。当比尔邀请提问时,一位弟兄举起了手,他说:“亲爱的兄弟,我并不是有意冒犯,但我想问一下,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听到的是神通过他的道对我们说话,而不是仅仅听到比尔的好建议呢?因为我找不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你讲的时候,它们似乎都带有相同的权威。”


这个提问确实一针见血,因为这段经文本身的重点和主题并不在于我们如何举办福音派对。


正确的做法是,讲员必须透过认真细致地研读经文,透过归纳式查经法,透过观察,解释和应用,搞清楚这段经文本身在讲什么,在传达什么观点,在鼓励人做出怎样的回应。之后,再据此来确定主题。简单来说,确定主题首先要依据的是经文,而不是讲员。


2、主题是框架,释经是内容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解释圣经,确定主题是为了更好,更系统,更明确,更有逻辑地对圣经进行解释。因此,我们不能在确定主题之后,就天南海北地分享和主题相关的内容,而是要以释经作为主题框架下的主要内容。


如果用比喻形容,主題就好像一棟房子的框架,而釋經則是房子的房頂,牆面和內部的家具家電,你不能讓人住在一棟只有框架的房子裡。


例如,当我分享罗马书第10章时,我为这篇信息定下的主题是关于基督徒在耶稣基督里享有的权利与责任,权利与责任应该是对应关系。在信息开始,我以家庭和社会作为例子来阐述权责对应的原则。然后我将大量内容放在了解经之上,以色列的失败就在于他们享受了权利,却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他们领受了传道的权利,听道的权利,却没有履行信道的责任。最后,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应当如何回应?


如果我抛弃了解释圣经的内容,那么大家就不是在听讲道,而是在听一个关于权利与责任的专题演讲。如果我就是在讲专题演讲,那没问题。但如果我是在主日讲解圣经,释经就应该是讲道中的重要内容。


当然,说释经重要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把80%以上的授课时间都用来解释圣经。在教导的时候,特别是讲道的时候,解经要保证准确,简单,清楚。切忌冗长,繁琐,掉书袋。


例如,谈到以色列人的权利时,罗马书提到一个词是“礼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简单地告诉大家,这个词原文的含义是“敬拜”,因此这个权利是关于神赐给以色列人分别为圣的敬拜方式和内容,这样就可以了。你不需要把这个词的原文列出来,然后去带领听众查考这个词在圣经中出现了多少次,都在哪些经文中出现过。为什么?因为你的重点不是关于敬拜这项权利,而是在于后面将要提出的问题——既然以色列人有如此之多的权利,为何他们今天没有得到救恩?你信息的重点应该是解决这个反差带来的疑问,而不是关注在对某个细节的解释之上。


What do they Hear这本书的作者说:“释经学就像内衣,会众希望假定你穿了,但他们不希望你把它展示出来”。


3、一段经文可能包含不同的主题

圣经是非常丰富的,一段经文可能会包含不同的主题。


例如,请读该隐犯罪的故事——


创4

1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2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3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4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5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6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7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8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9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10耶和华说:“你作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11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12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13该隐对耶和华说:“我的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14你如今赶逐我离开这地,以致不见你面。我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凡遇见我的必杀我。”15耶和华对他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16于是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去住在伊甸东边挪得之地。


这个故事可以总结出以下主题——

 · 透过该隐认识罪的本质。

 · 人犯罪的后果。

 · 人的邪恶是如何产生和运作的。

 · 神对罪人的审判。


透过研读圣经,以上这些主题对于教导这段经文来说都是合适的。所以,确定主题是出于教学策略,而不是因为这段经文只有唯一的主题。


那么,在面对多个主题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主题来分享和教导呢?


4、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主题

所谓的“实际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和你的听众有关——


你的听众目前需要听到的是哪个主题?


如果他们对基要真理了解不足,那么你可以选择“透过该隐认识罪的本质”这个主题。如果他们需要在罪的方面被提醒,那么你可以选择“人犯罪的后果”这个主题。如果他们需要对现实世界的邪恶问题有更智慧的看见和回应,例如最近发生了某个震动人心的事件,人们想要知道基督徒应该如何回应。那么你可以选择“的邪恶是如何产生和运行的”这个主题。如果他们需要更多认识神的属性和作为,那么你可以选择“神对罪人的审判”这个主题。


当然,更重要的是透过祷告,让圣灵来引导和帮助我们。当你要确定主题的时候,这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决定。


5、場景的考量

關於確定主題這件事,面對不同的教導場景,會有一些差異。


主日講道

主題需要明確。


主日學

如果是教授聖經,通常是跟隨經文去分享,主題不一定需要特別明確,但仍然需要有教學重點。在選擇經文的時候,儘量選擇較為統一的段落,例如,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是將一個故事分成開端,發展與結局三個部分進行教授。


查經

與主日學一樣,跟隨經文去分享,但需要有重點。并且最好是選擇较为統一的段落進行查考。例如,路11:1-13,關於禱告的教導。路12:35-48,忠心僕人的教導。如果你對分段感到有困難,可以參考一些優質的釋經書。


好了,本次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Yorumlar


©2025 by 糖果福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