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Kevin Zhao

大使命的踐行者 07 掌握聖經的體裁 part 3 诗歌,箴言与异象文学

Updated: 6 days ago


我们当中有没有人喜欢诗的?大家平时读诗吗?有没有人能够给我们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


如果你最初了解诗歌是透过学校的教育,特别是中国大陆的义务教育,那么你很可能对诗歌提不起兴趣。因为上学的时候,课本上一出现诗歌就必须要求全文背诵,所以对于诗歌,留下来的往往都是痛苦的回忆。


但是,诗歌其实是一种非常优美的文学体裁,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欣赏和品味的。例如,我在这里选了几首中国诗经中的诗句,这是周朝人写的,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蒹葭(jian 1 jia 1)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大意:桃花怒放千万朵,一树艳丽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啦,愿你们齐心携手家和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大意:野鹿呦呦叫不停,呼唤同伴吃青苹,我有佳宾堂上坐,鼓瑟吹笙邀请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大意:无论生死离合,都像我当初跟你说好的那样,牵着你的手,同你一起垂垂老去。


所以,诗歌本身是一种非常优美的文学体裁,值得人去欣赏和品味。


这回我们要分享的是如何学习和教导圣经中的诗歌体裁。圣经中的诗歌体裁经文非常多,不仅有完全收录诗歌的诗篇,还有历史书,先知书,智慧书等等,其中都有诗歌。所以,学习和教导圣经的诗歌体裁是必须的。


那么,我们如何学习和教导诗歌呢?

其实,和学习和教导论述文一样,重点都在于找到它的“主旋律”和“变奏”。但不同的是,论述文的变奏是思想的变奏,通常都是逻辑性质的。但是,诗歌的变奏通常是思想,画面和情感的变奏。


例子,诗篇1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

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

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这首诗的“主旋律”是什么?它的中心主旨是什么?在和合本圣经的翻译中,“这人便为有福”这句话到了第二节末尾才出现,但在原文的次序中,这句话是放在整首诗的开头:“blessed is the man…”这个重要的句式显出了这首诗的主题——诗人向我们描绘出在耶和华面前的蒙福者的形象。


接下来,我们要发现这首诗的变奏——诗人如何向我们描绘出蒙福者的形象?答案是画面,在阐述这个主题的时候,诗人用了不同的画面。


画面 1

首先的画面是是关于恶人,罪人和亵慢人,他们正在密谋邪恶的事,他们在道路上行走,他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但诗人说,耶和华面前的蒙福者不会去随从他们,不会参与他们的计谋,不会走上他们的道路,不会坐上他们的座位。


画面 2

接下来,诗人开始从正面描绘蒙福者的形象,蒙福者喜爱耶和华的律法,并且昼夜思想。这表示蒙福者将耶和华的律法存在心里,而不仅仅是挂在墙上当摆设。诗人用一副画面来描绘昼夜思想神话语的蒙福者——他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这是一棵栽种在水源旁的树,它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按时候结果子”,表明他的生命能够发挥美好的果效,于人于己都带来益处。“叶子不枯干”表示他拥有稳定的生命,不被环境辖制。“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顺利”的圣经原文是“繁荣,昌盛”的意思,是指无论他做什么,都能够得到益处,让生命不断成长发旺。


画面 3

接下来,画面出现了变化。作为对比,我们看到了恶人的形象,乃像糠秕被风吹散。


糠秕是粮食的外壳。当时的农夫在收获粮食之后,首先会将粮食晾晒,晾晒好了,会将粮食碾压,使粮食的外壳和种子脱离。最后,农夫会用簸箕把外壳和种子的混合物扬起来,因为种子比较重,外壳比较轻。被风一吹,种子会留下,而外壳,也就是糠秕就会被风吹散。


所以,这幅画面要表达的意思是,恶人是不被神存留,也不被神纪念的。


画面 4

最后一个画面是道路。1:6节是一个对比,义人的路通向生命,恶人的路通向灭亡。对于读者而言,这个对比其实包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选择,诗人没有明说,但读者却可以感受到自己所面对的这个选择:我要走上义人的道路,还是要走上恶人的道路呢?


所以,我们再次回到这首诗的主旋律——诗人描绘出在耶和华面前的蒙福者的形象。或许我们可以加上一句,诗人邀请我们做出选择,是成为蒙福的义人,还是成为灭亡的恶人呢?


所以,学习和教导诗歌的重点在于把握其主旋律和变奏,诗歌的变奏是画面,感情与思想的变奏。


例子1 · 诗人如何用图像表达他的痛苦?

诗102:4-7

我的心被伤,如草枯干,甚至我忘记吃饭。

因我唉哼的声音,我的肉紧贴骨头。

我如同旷野的鹈鹕,我好像荒场的鸮鸟。

我警醒不睡,我像房顶上孤单的麻雀。


例子2 · 诗人如何用图像表达他对神的信靠?

诗123:1、2

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举目。

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

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

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

直到他怜悯我们。


例子3 ·夸张的修辞手法

诗41:5-7

我的仇敌用恶言议论我说:“他几时死,他的名才灭亡呢?”

他来看我就说假话,他心存奸恶,走到外边才说出来。

一切恨我的,都交头接耳地议论我。他们设计要害我。

这里所描写的并非是事实,你很难想象现实是“一切恨我的,都交头接耳地议论我。他们设计要害我。”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反映出诗人在疾病中的痛苦经历。



箴言是旧约圣经中常见的体裁。学习和教导箴言,我们需要注意几件事——


1、简洁

箴言的句子往往非常短小精悍,仅用很少的词句去传达某个观点。这种体裁很容易令人感到印象深刻,并且易于记忆。例如——


箴25:11

一句话说得合宜,

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箴16:18

骄傲在败坏以先;

狂心在跌倒之前。


箴17:17

朋友乃时常亲爱;

弟兄为患难而生。


箴16:32

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

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


箴27:21

鼎为炼银,炉为炼金,

人的称赞也试炼人。


但简洁也会带来问题,那就是如果不假思索,便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


箴10:19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

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这句箴言是否表明我们应该在一切场合闭口不言?如果我们今天开会,我要通过一些决议,我对大家说出这句箴言,提醒大家不要随便发言,有什么意见都保留起来。这样合适吗?


箴11:15

为外人作保的,必受亏损;

恨恶击掌的,却得安稳。

我们是否应该拒绝一切为别人担保的行为?例如,写推荐信?


因此,箴言的简洁,意味着我们需要仔细品读和思想,这句箴言是在描述什么情况?这句箴言的适用性如何?会有例外的情况出现吗?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做出武断的判断。



2、独立

所谓的独立,是指箴言的观点往往是跳跃的。下面的例子就是如此,4节经文,4种观点——


【箴17:1】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

【箴17:2】仆人办事聪明,必管辖贻羞之子,又在众子中同分产业。

【箴17:3】鼎为炼银,炉为炼金,惟有耶和华熬炼人心。

【箴17:4】行恶的,留心听奸诈之言;说谎的,侧耳听邪恶之语。


箴言不像现代的议论文,瞄准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它往往会从一个观点迅速跳跃到另一个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在共同朝向一个大的主题去前进——“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就有聪明”。传道书也是如此,各个主题交叉出现,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进方向——“敬畏耶和华”。


独立,意味着我们在教导箴言的时候,可以选择用主题式的方式去进行教导,而不是用逐章逐节的方式。例如,以金钱作为主题,以友谊作为主题,以愤怒作为主题,以人际关系作为主题,等等。



3、生活

箴言是一种对生活的洞察。箴言真正鲜活起来的地方,是在日常生活中其适用的情境。


箴10:26

懒惰人叫差他的人如醋倒牙,如烟薰目。


箴5:15-18

你要喝自己池中的水,饮自己井里的活水。

你的泉源岂可涨溢在外?你的河水岂可流在街上?

惟独归你一人,不可与外人同用。

要使你的泉源蒙福,要喜悦你幼年所娶的妻。


这些箴言让你联想起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当我们教导箴言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生活中提供一个能够说明某句箴言的背景。教师单靠自己的经验或许不足以提供这种背景,尽管他们的个人经历和观察当然是起点。教师需要借助班级集体的经验或新闻,从真实生活中构建应用场景。



4、分辨

学习和教导箴言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确定这句箴言是描述性的,还是命令性的?换句话说,它仅仅是描述事物的现象,还是表达了一种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


小练习

试着做这道判断题,下面这些箴言是描述性的,还是命令性的?


箴3:11

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或作“惩治”),

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


箴10:15

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

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毁坏)。


箴17:8

贿赂在馈送的人眼中看为宝玉,

随处运动都得顺利。


箴3:27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

不可推辞,

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箴14:20

贫穷人连邻舍也恨他,

富足人朋友最多。


箴6:9-11

懒惰人哪,你要睡到几时呢?

你何时睡醒呢?

再睡片时,打盹片时,抱着手躺卧片时,

你的贫穷就必如强盗速来,

你的缺乏仿佛拿兵器的人来到。


传9:18

智慧胜过打仗的兵器,

但一个罪人,能败坏许多善事。


传10:19

设摆筵席,是为喜笑。

酒能使人快活,钱能叫万事应心。


所以,学习和教导箴言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确定这句箴言是描述性的,还是命令性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描述性的箴言实际上隐含了命令在其中。因此,对于每句箴言,我们都应当问:这句箴言鼓励或禁止哪些行为?


小练习

以下箴言所隐含的鼓励或建议是什么?


箴27:6

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

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


箴27:14

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

就算是咒诅他。

两种解释:1、时机不对,大清早就大喊大叫,只会惹人厌烦。2、动机不对,在大清早就大喊大叫祝福别人,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这是一种夸张的,谄媚的行为。



异象的意思是vision,画面。圣经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异象的画面,例如——


但以理书7章记载的“四兽”的异象。


以西结书1章记载的,以西结看到的关于神的荣耀的异象——从四活物开始,一直到宝座上的全能者。


启示录12章的异象,妇人,龙和孩子。

面对异象体裁,一种常见的回应是避而不谈。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害怕引起争议。但是,圣经中有大量内容属于启示文学的体裁,神赐给我们这些内容,是希望我们去阅读和明白它们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回避。


另一種常見的回應是爭論不休。我們需要採取的正確態度是,我們的目的不是去分出谁高谁低,挣个你死我活。而是去理解和明白它们的意思,并做出正确的回应。



實際上,异象体裁比起圣经的其他经文,其实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它们充满了“神秘感”,而这种神秘感则会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想要弄明白其中隐含的意思。


学习和解释异象,我们需要掌握一个重要的原则——我们需要区分出作者所描述的这幅异象画面是写实性的(Realistic),还是象征性的(Symbolic)?


写实性画面(Realistic)

异象画面中的事物是对现实的描绘,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打个比方说,这就好像你看到一幅风景画或肖像画,这幅画上的“内容”就是现实本身所展现出来的模样——它是某个地方的风景,它是某个人物的样貌,它们会在现实中出现。


只不过,有些异象画面中的现实并不能在物质世界的范畴中看到,例如刚才提到的以西结书,先知看到了神的荣耀,这是完全真实的存在,约翰在启示录中也看到类似的场景。但是,我们用肉眼在平时的生活中却看不到这幅画面,因为这个真实是存在于“天”,也就是“灵界”的领域中的。


除此之外,还有启示录中对于七年大灾难的各种描述,这些事情是在将来会发生在地上的现实。



象征性画面(Symbolic)

异象画面上的事物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它们不会在现实中出现,但它们所象征的事物会在现实中出现。


举个例子,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是一副抽象画,你会在上面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形象,对吧?这些画中的形象并不会在现实中出现,但是,它们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它们象征现实中的某样具体的事物。例如,这幅画上的“怪牛”,你不会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它,但是在画中,它象征战争中经历痛苦煎熬的人或动物。


刚才我们提到的但以理书第7章中四兽的异象就是如此,这是一副象征性的画面,它并不是说在将来某个时间点,世界上会依次出现四只形状恐怖的怪兽。但是,这幅画面所象征的事物却是真实存在的。四只兽象征什么?圣经已经做出了解释——四兽象征着四个国。


当然,区分“写实性画面”和“象征性画面”有时并非那么容易,所以我们需要寻求帮助,查考一些优质的释经资源,看看别人如何解释。所以,如果要教导圣经中的异象体裁,教师就需要做出充分的准备。



作业 · 三选一

1、阅读诗篇16篇,试着找出它的“主旋律”和“变奏”。

2、在箴言书中找出所有与关于“金钱”相关的箴言。

3、研读但以理书第八章中的异象,对其进行解释。

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