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的重要性
太28:18-20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在第一课,我曾和大家分享过,大使命的核心目标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如何达成这个目标?透过两个途径——洗礼和教导。
因此,教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导呢?
毫无疑问,是否能夠实现有效的教导,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正是在於教导的人,也就是教师。
主耶稣在大使命中并没有说,好了,我要走了,现在我这里有一本门徒训练教材,有一本教师培训教材,还有一本团契查经教材,你们要把这些教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好好使用。耶稣是这样说的吗?不,耶稣说的是,“所以,你们要去”——他的托付是给人的。所以,重点在于去施洗的人,去教导的人。人是实现大使命的核心要素。
圣奥古斯丁曾经说——
“Without God, we cannot. Without us, God will not.”

我想,我们的经验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对于同样一段经文,同样的文本,甚至是同样的材料,好的教师和不好的教师带出的果效是截然不同的。你听这个讲员分享,可能听的津津有味。你听另一个讲员分享,可能早就数砖头去了。
所以,神的心意在人身上。要实现大使命,要实现有效的教导,关键在于人,在于我们的教师。
我们再来看另一节经文——
提后2:2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
这节短短的经文提到了几个人,或者说,几类人?
1、“你”——提摩太
2、“我”——保罗
3、“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教导者
4、“别人”——受教者
这些人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保罗教导提摩太,提摩太教导“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那“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又教导了“别人”,所以,这节经文让我们看见教会中教导和牧养的传承。
如果缺乏这种传承,基督信仰是根本没有办法延续至今的。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的许多宗教信仰是靠着血缘或文化进行延续的。例如,伊斯兰教就是这样。如果你出生在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中,那么你生下来就是一个穆斯林。如果你要和一位穆斯林结婚,进入穆斯林的社区,那么按照伊斯兰教的规矩,你必须皈依伊斯兰教。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些维吾尔族的同学,他们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内容完全不明白,但是,他们却认同自己是穆斯林。在长大之后,他们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内容仍然不明白,但是,他们仍然认同自己是穆斯林。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穆斯林的孩子,他们出生在穆斯林的家庭中。
但是,基督信仰却不是这样,基督信仰的延续不是依靠血缘和文化,而是依靠信心。也就是说,人不会因为自己出生在基督徒父母的家庭中就自动成为基督徒,人一定需要在神真理的根基之上建立起对神的信心,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
那么,每一代人如何在神真理的根基上进行信心的建造?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透过教导与牧养的传承。
而要实现教导与牧养的传承,需要什么?
当然是需要像保罗,像提摩太,像“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才能实现教导与牧养的传承。
理查德·F·洛夫雷斯(Richard F. Lovelace)说:
“最重要的恩典途径之一就是其他基督徒。圣经或圣礼不会自己从书架上或圣所里走出来,去拯救一个因灰心丧志或退后而无法祷告或敬拜的基督徒。但是,一位关心他的弟兄或姐妹会一次又一次地这样做!”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教师这个职分非常重要。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谁可以成为教师?
按着恩赐服事
从广义层面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教师,因为我们首先要教导的人是自己,其次,是我们的儿女。但是,从狭义层面来说,如果教会的教师指的是那些站在讲台上,在主日证道,教导主日学,带领团契查经的人,那么确实,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教师。
那么,从狭义层面来说,谁可以成为教会中的教师呢?
罗 12:6-8
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彼前 4:10-11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事人的,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
弗 4:11-13
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所以,根据圣经的教导,理想的状态是:每個人都能按照圣灵给我们的恩赐来服事教会。

这样,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
我如何知道自己有教导的恩赐?
实际上,当圣经谈到恩赐的时候,通常都是在教导我们应该好好运用恩赐,但圣经却没有对“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恩赐”给出具体的指导。因此,对于圣经作者而言,“发现恩赐”似乎並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在使徒行传中,有一个案例或许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徒18:24-28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历山大,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学问”或作“口才”)。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 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他到了那里(亚该亚),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很明显,亚波罗是一位有着教导恩赐的人。透过经文的记载,我们可以从两个因素来确认他的恩赐。
首先,是外在因素,即是来自他人的确认。
· 路加的确认——他生在亚历山大,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学问”或作“口才”)。
· 百基拉、亚居拉的确认——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 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
· 众人的确认——他到了那里(亚该亚),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如果你拥有某项恩赐,那么通常当你一次又一次运用恩赐的时候,弟兄姐妹会给予你正面的反馈和确认。所以,这也表示你需要透过服事来发现自己的恩赐。如果你每个礼拜只是坐在教会的椅子上,什么也服事也不参与,那么别人怎么可能知道和确认你的恩赐呢?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恩赐是什么,那就多多参与各种不同的服事,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得到来自他人的确认。
其次,是内在的因素,即是看你自己是否拥有关于教导的热情。
· “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
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当你预备教导神的话语时,你心中会有一种热情与渴望,想要更多认识,明白,理解神的话语,并把神的话语和弟兄姐妹分享出来,让弟兄姐妹也能够更多认识,明白,理解神的话语。
所以,这是确认恩赐的内在因素,你心中有没有热情,这是你自己可以知道的。
但是,关于恩赐,还有三个重要的补充——
第一,恩赐不是服事的必要条件。
有人认为,如果我没有某项恩赐,那么我就不应该做某项服事。例如,有人说:“如果我没有教导的恩赐,我就不能做教师。”你认同吗?
實際上,这里有一个矛盾。刚才我们分享到,恩赐必须透过服事才能发现。那么,一定是服事在前,恩赐在后。所以,恩赐并不是服事的必要条件。按照恩赐服事,是最理想状态,却未必是现实状态。有时候,事情已经托付给你了,但你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恩赐,或者你确实没有这方面的恩赐,但你仍然要尽力做。当然,在做的时候,你可以寻找有恩赐的弟兄姐妹来分担你的工作,建造鼓励他们,时机成熟了,你就可以把事工交给他们。
第二,恩赐是可以向神求的。
林前 12:31
你们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
林前14:1
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某種恩賜,但你已經站在了服事的位置上,你可以坦然无惧地向神祈求,求神將恩賜赐給你。
第三,恩赐需要成长。
拥有某项恩赐,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在这个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你仍然需要培养和操练你的恩赐,将热情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不断成长。
因此,我们在最初服事的时候,热情与行动比来自他人的确认更加重要。
教师应当培养的六种热情
Effective Bible Teaching的作者提出,一个有效的教师应该培养6种热情——
1、对人的热情
首先,教师应该对人充满热情。对人充满热情的教师会在意,关心和爱护他所教导的人。这可能意味着很多事情,例如,作为教师,你会——
认真预备课程,对你的学生负责,而不是带着草率和糊弄的态度去教课。
我曾和大家分享过我上大学时候的一个经历。我有一位专业课的老师,她每次上课的时候就是念课本。真的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课本。我们问她任何问题,她就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问题?当然我们都不知道。然后呢,她就继续念。那时候我们一上她的课,肚子里就会窝一肚子火。让人火大的不仅仅是什么也学不到,也是因为她的这种教学态度实在是对学生的嘲讽和羞辱。
还有,教师对人充满热情,也意味着在预备的过程中,你会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实际情况。你会经常反思:
· 我所讲的内容对听众来说是否太浅?或者是否太深?
· 我是否讲的太多,没有留给大家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或者我是否讲的太少?缺乏实质性的,更深入的内容?
· 我所讲的内容他们可以明白吗?会对他们有帮助吗?和他们的实际处境相关吗?
· 我讲课时的态度如何?是让人感到被冒犯,还是会令人觉得缺乏挑战,毫无所谓。
对人充满热情还意味着一种谦卑的态度。一个好的教师的态度不应该是高傲的,或是居高临下的——“我说的就是绝对的真理!不接受任何质疑,不接受任何反驳,不接受任何不同意见!你不同意我,你就是错的!”
主耶稣曾经说——
太23:10
…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
真正的老师只有一位,就是我们的主耶稣,我们都是祂的学生,所以我们应该谦卑。
2、对真理的热情
好的教师应该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接纳,但同时也应该拥有对真理毫不妥协的坚守。换句话说,对人的热情要以对真理的热情为补充。
具体而言,这意味着教师会认真预备课程,他会下功夫研读经文,多读一些参考书,注释书,尽量去弄清楚这段经文的含义,并且按照正意分解神的道。
我认识一位弟兄,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预备讲道这件事对有些人来说那么费劲,我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预备出一篇讲道。所以,如果你要请他讲道,你只要提前一天请他就可以了。我想说的是,也许他真的可以在15分钟之内预备出一篇讲道,但这篇讲道的质量如何,实在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照本宣科,缺乏深度的教导,这些实际上都和教师缺乏对真理的热情有关。
对真理的热情也意味着教师深信他们所教内容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谈论的内容连自己都不觉得重要或有趣,那么让学生感到乏味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每位教师偶尔都会遇到这样的“干涸时刻”,但这种情况不应成为常态。
3、对学习的热情
教师应该具备对学习的热情。
“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基石,虽然它缺乏其他事工中常见的光环与吸引力,但没有学习的投入,教学便无从谈起。缺乏学习热情的人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
对学习的热情意味着教师看重在平时的积累。我们需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只是在需要我教导的时候才会学习圣经,还是在平时我也会学习圣经?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坦白说,我们有非常多的机会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上班下班的时候,在车上听某个系列的圣经课程,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4、对分享的热情
仅有学习的热情还不足以造就一名优秀教师,它必须与分享所学内容的热情相结合。
“许多人满足于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掌握一门学科,但真正的教师却有一种不满足感,直到他能热情洋溢地分享自己的知识。”
这种热情意味着教师愿意和人们分享关于圣经的知识,他的心中有一份渴望,就是让弟兄姐妹也能够清楚明白和掌握圣经的重要真理。
5、对应用的热情
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真理,更是帮助他们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杰出的教师渴望看到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努力在圣经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并用人性化的方式教授圣经。
6、对神的热情
理想的圣经教师所需具备的最后一种热情,也是最重要的热情——那就是对神的热情。因为对神的热情和爱,我愿意尽心竭力去服事神的儿女,讨主的喜悦。
弗 6:6-7
不要只在眼前侍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侍奉,好像服侍主,不像服侍人。
培养和操练这六个热情,将使你在两方面获得成长,成为一名合神心意的教师——
“研究清楚地表明,没有任何单一的特质或技巧可以作为有效教师的标志。有效教学的特征通常超越特定的教学方法、教师个性和教学技术。这些特征主要集中在教育的两个核心维度:知识内涵度(intellectual substance)和人际亲和力( interpersonal rapport )。有效的教师能够将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基督教教育环境中,教师必须在这两个方面都展现出优势。
James C Wilhoit, Leland Ryken
Effective Bible Teaching

到此,这个系列的课程就全部结束了。
我祈祷这个系列的课程能够给你带来帮助,让你成为一名更有效的教师,更好地教导自己,教导儿女,教导神托付给你的人们,成为大使命的践行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