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使命的践行者 12 教授课程

Writer: Kevin ZhaoKevin Zhao

Updated: Feb 18

熟悉你要教導的內容

在很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新加坡的三元福音佈道機構來到我所在的城市開培訓班,教導三元福音佈道法,我報名參加了。


他們對於參加培訓的人提了一個要求:提前將三福大綱全文背誦。培訓第一天会举行背誦測驗。


起初,我對這個要求感到非常不以為然。我心想:怎麼會有這種无理要求?與大活人分享福音,難道不应该隨機應變嗎?怎麼能死記硬背呢?


除此之外,根據我之前參加其他培訓的經驗,我猜想他們大概也不会真的那麼嚴格。於是最後我只把大綱看了幾遍,卻沒背。


到了培訓當天(我記得是下午),我來到了培訓場地——某個酒店的會議室。一推門進去,我一下就傻眼了!很多參加培訓的人都已經到了,他們都在背誦大綱。并且每個參加培訓的人對面都有一個監督的人,看你到底会不会背。


有個人看見我進來,就招呼我坐到他對面,對我說:來吧,開始背誦吧。結果可想而知,我非常尷尬地對他說,對不起,我不會背。他指了一下會議室的角落,說,哦,那你坐到那邊去吧。


後來,在那天的背誦考試結束後,培訓的負責人說,再給你們這些不會背的人最後一個機會,今天晚上回家背,明天早晨9點培訓正式開始,你們7點來背。如果還通不過,那這次就不用學了。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挑燈夜戰,總算是背下來了。第二天一早去考試,通過了,才獲得了培訓的資格。


再後來,等到整個培訓結束,我才真正理解為什麼他們一定要求背誦大纲。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唯有當你把三福大綱熟練地背誦下來後,你在傳福音的時候,才能真正地做到隨機應變,游刃有餘。


在上次課程中,我在最後鼓勵大家把自己要教导的內容寫下來,寫成逐字稿,或者至少寫成一個詳細的大綱。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在於你可以很好的修改和調整你要講的內容。而另一方面,實際上和你教導課程有關——你對講稿越是熟悉,你就越能在教導的時候靈活發揮,隨機應變,游刃有餘。


有人說,這種方法太死板,我從來都是跟隨聖靈的感動。我在教課的時候,聖靈感動我什麼,我就教導什麼。


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

其實我們只需要記得一件事情,聖靈的感動絕不是從教課時才開始的。實際上,聖靈的感動在你預備課程的時候,在你研讀經文,確定主題,建立橋樑,組織講章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换句话说,我們從預備的時候就應該跟隨聖靈的感動,而不是什麼都不預備,等著聖靈在教課的時候才來感動我們。


所以,教授課程的首要關鍵,就在於盡可能地熟悉你的講稿,甚至最好能把它背下來。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的授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具體的行動

· 在教課之前,一個人提前講上幾次。我个人的习惯是,如果我在週五完成講稿,那麼我會在週六和周天早晨一個人提前講兩到三遍。

· 在教課之前,將你講道的詳細大綱在紙上默寫一到兩遍。

 · 入睡前在在頭腦中過一遍大綱。



進行有效的溝通

接下來,我要和大家分享在教導時能夠進行有效溝通的幾個原則。


1、你說得越多,人記得越少

对于讲道和主日学而言,在通常情况下,理想的長度可能是:

 · 中文:40-45分鐘

 · 英文:25-30分鐘


2、簡單的詞彙

在教導的時候,儘量避開那些艱深的,複雜的,生僻的詞彙;而是選擇那些簡單的,清晰的,容易懂的詞彙。


示例

原文:

“我们需要发展一种神学上的优先级判断,将问题分为以下几种⋯”

修改:

“我們需要把問題進行分類,根據問題的重要性,可以分成⋯”


3、簡短的句子

儘量用短句,而不是長句進行表達。如果必须使用长句,不要一口气把句子讲完,利用标点符号进行适当的停顿。


示例

原文:

一颗自私的心可能会把最无关紧要的分歧变成一场战争,但一颗彼此成全的心则可能将看似最难以调和的分歧转化为对彼此的祝福。

修改:

一颗自私的心,(停顿)可能会把最无关紧要的分歧变成一场战争。(停顿)但是,(停顿)一颗彼此成全的心,(停顿)则可能将看似最难以调和的分歧转化为对彼此的祝福。


4、重複要點

如果你要向聽眾闡述一個重要的觀點,你需要重複。排比句是一個能夠起到重複效果的修辭方式。


示例

原文:

如果神看待祂的兒女為公義,寶貴,願意全然接納他們,那麼祂的兒女就不能彼此定罪,貶損,拒絕接納彼此。

修改:

如果神称祂的兒女为公义,

那么祂的兒女就不能彼此定罪。

如果神看祂的兒女為宝贵,

那么祂的兒女就不能彼此貶損。

如果神接納了祂的兒女,

那么祂的兒女就必须彼此接納。


5、不要讓你的觀點落單

在你表達了一個觀點之後,不要讓它孤零零地待在那裡。一個觀點需要重複,描述,解釋,引用,例證,故事,比喻,類比等內容的支持。


示例 · 罗马书14章主日信息

觀點:

定罪和審判會導致關係的破裂

讲稿: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罗马教会弟兄姐妹)之间的问题就已经不再是针对事,而是升级为针对人了。


(例證)我相信结过婚的人都知道,当你和配偶的分歧从针对事转向针对人,甚至是开始针对人的父母和家人的时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重複)一旦针对人的“定罪和审判”开始启动,那么接下来,你和对方之间的分歧就会升级为冲突,并且会不可避免的导致关系的破裂。


(描述+例證)这种破裂的表现可能非常热,例如攻击,争执,互怼。凡是对方同意的,我都反对。凡是对方反对的,我都赞同。当然,这种破裂的表现也可能非常冷,例如冷漠,疏离,排挤。只要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就可以把对方拒之千里之外。


(重複+解釋)但无论是冷还是热,对于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是旁观者而言,给人带来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例證)打个比方,这就好像一个小孩,如果他从小到大经常性的见证父母在一起争吵打架,那么他自然会对婚姻和家庭感到灰心失望。但更糟糕的情况是,如果他的父母经常争吵打架,但嘴上却总是对外人说自己的婚姻生活很幸福,那么这个孩子除了灰心和失望,还会生出感到虚伪和厌恶的情绪。


(重複+解釋)除此之外,针对人的定罪和审判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的伤害也是难以愈合和挽回的。


(例證)原因在于,当你一次又一次对某人作出定罪和审判时,实际上你同时也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的内心,对方就是一个怎样怎样的人。久而久之,你对他的定罪和审判就会成为你的信念,而信念一旦形成,便是非常难以改变的。即便这个人今后真的作出了一些改变,或是对你做了一些好事,你也会选择视而不见,因为你已经相信他就是那样的人。结果是,你和他之间的关系会变得难以挽回和愈合,只能停留在破裂的状态中。


6、在一段論述的結尾重複你的觀點

不要立刻從一個觀點跳到另一個觀點,在一個觀點論述後,重複或呼應這個觀點。


7、讓你的信息充滿人情味

在你的信息中,要有關於人的故事。不要一直不停地談論抽象的想法。



與聽眾互動

如果你和某人談話,你們可能會圍繞著一個話題談論很久很久也不覺得疲憊。


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在談話中,你只能聽對方一直講,卻不能開口說話,你會有什麼感受?可能對方說得口沫橫飛,津津有味,但你早已經開始思考晚飯要吃什麼,孩子明天上學要穿什麼衣服了。


所以,在教導的時候,根據適合的情況,與聽眾進行適當的互動在有時後是有必要的。互動可以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當然,使用互動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你的信息本身必須是有質量的。如果你的信息很水,但卻不停地和聽眾互動——“請對你旁邊的人說這個,請對你旁邊的人說那個⋯”“阿門嗎?阿門嗎?阿門嗎?”


這會有什麼結果?


只會讓聽眾覺得你很煩。就像你去聽演唱會,唱歌的人自己唱的不怎麼樣,卻總是把話筒伸給觀眾:來,你們唱!如果他一直这么做,只會让你覺得很煩。


互動的常見方式有——


1、单向互动

透过眼神,语气,肢体动作与听众互动。好的单向互动能够让听众感受到讲员在对着自己讲述,感受到讲员不是一个只有技巧,没有感情的讲道机器。


2、双向互动

 · 提問,請聽眾回答。如果沒人理你怎麼辦?那你就自問自答。保持鎮定,這很正常,臉皮要厚一點。所以,為了避免尷尬,儘量不要問聽眾答不上來的問題——誰來給我解釋一下三位一體的奧秘?


 · 請聽眾閱讀某段經文或文字。


 · 請聽眾做某件事。

要记得,你請聽眾做的事一定是和你的信息有關的。类似“去,那個誰,給我倒杯水”这样的事是不合适的。


另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是,主日講道,主日學,團契查經這三個教導場景對双向互動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的。


主日講道:根據情況,完全沒有双向的互動也可以。


主日學:需要有双向的互動,例如,提問,閱讀,留出一些時間請大家分享討論,等等。


團契查經:必須有互動的內容,並且互動的內容(例如提出某個具体的問題請大家分享)應該由教師提前設計好。在一次查經中,應該有40-50%的內容是由讨论和分享組成。



表達方式

和大家分享一個我之前買車的經歷,我去了兩個dealer那裡,遇到了兩個銷售人員。


第一個銷售人員講話非常有熱情,說話有時快,有時慢;有時高昂,有時低沈;有時歡笑,有時嚴肅。例如,他問我想要什麼顏色的車的時候,我說,我得問一下我太太。他就笑著說,I get it man,happy wife,happy life,that’s a wise choice!後來,和他談價錢的時候,他又表現的特別嚴肅,好像給了我一個對他來說特別困難的折扣。


而我去到另一個dealer那裡,第二个銷售人員講話卻有些漫不經心,不管和他談論什麼話題,他的語氣,音量,腔調都沒有任何變化。好像他的业绩已经完成了,而我要買車這件事對他而言好像是一件非常無所謂的事情。


所以,你猜我最後從誰那裡買了車?


第一個還是第二個?


答案是第二個,因為第二個最後給了我一個无法拒绝的折扣。但是,说真的,要不是第二個銷售給我的折扣實在太大,我真的会從第一個銷售那裡買車。


所以,關於表達方式,我想說的是,這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好的表達方式一定會是你教授課程的加分項。


那麼,好的表達方式是怎樣的呢?

“拯救犹推古”的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delivery sphere”,delivery sphere由三个维度组成,音量(volume),语调(pitch)以及语速(pace)。简单来说,好的表达方式是,在整个教导过程中,根据内容,你的音量,语调以及语速应该发生变化:音量有大的时候,也有小的时候;语调有低的时候,也有高的时候;语速有慢的时候,也有快的时候。这就是理想的表达方式。


如果你觉得难以理解,也许你可以想一想这个概念的反面:在整个教导过程中,教师都用同样的音量,语调以及语速进行讲述。那么你作为听众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好一点的感受是,你可能会被催眠,打一个香香的盹儿。坏一点的感受是,你可能会像听唐僧念经的孙悟空,头痛欲裂,生不如死。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玩笑而已,但我想你应该知道我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好了,本次内容就到这里。到目前为止,教学篇的五点内容就分享完了。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顺利走过从经文到课程的旅程。



Comments


©2025 by 糖果福音

bottom of page